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 

——宋代 ·孔平仲《寄内(试说途中景)》

全诗原文

寄内(试说途中景)

宋朝 · 孔平仲

试说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
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

全诗赏析

试说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
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。

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,题为《寄内》,是寄给妻子的诗。
他的别后心情,所谓“黯然消魂”者,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。

以途中景色,见别后离情,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,即以实处见虚,则实处皆虚。
不说“心情”,而只说沿途风物,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,而行人此时此地的心头滋味却是其个人所有。
其深度如何,其浓度如何,作者均未明言。
且别情之浓,别情之乱,若一一说去,将花费太多笔墨,愈说得多,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、飘忽惆怅的心情说全、说清,故将虚化实,使实处全虚,则更易感人。
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。

按一般叙述方法,诗的顺序应为:“行人日暮少,风雪乱山深。
说与途中景,方知别后心。
”这里将诗句倒转,是作者独具匠心处。
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,第二联陡转,转折颇险而陡,因奇特而见警策,能于险中求警;若按意思顺序来写,则是平铺直叙,而无跌宕之势。
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,说出风雪乱山中的感受,及因这种感受而思念家人的心情,虽流畅而失之浅淡。
此则不同,首联没有说“别后心”究竟如何,次联却通过所写的途中景色来表现作者情怀的极苦、极乱。
首联在字面上提出了“途中景”,却全无一字说此“景”;提出了“别后心”,却既不作心情的描述,又无形象以表现含义。
诗到后面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,写“途中景”。
如此安排,等于告诉读者景即心,心即景,与其写不易着笔的抽象心情,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的实景,于实景中见到这种极苦、极乱的心情,一如刘长卿的《逢雪宿芙蓉山》:“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
”只着一“贫”字,使下联实写的“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”变得实处全虚,一片苍茫凄寒之感,弥天而来,一般人用很多言语也说不尽的地方,他只用百十个字就渲染出来了。
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。

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(或由匿名网友上传)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站务邮箱:service@gswen.cn

作者介绍

孔平仲北宋诗人。字义甫,一作毅父。新喻(今江西新余县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治平二年(1065)举进士,曾任秘书丞、集贤校理,又提点江浙铸钱、京西刑狱。孔平仲长于史学,工文词,富于词藻,著有《珩璜新论》、《续世说》、《孔氏谈苑》、《朝散集》等。他的富有现实内容,如《铸钱行》揭露铸钱扰民:"三更趋役抵昏休,寒呻暑吟神鬼愁。从来鼓铸知多少,铜沙叠就城南道。钱成水运入京师,朝输暮给苦不支。海内如今半为监,农村

相关内容

  • 赏析

    这首诗可能作于诗人赴慧州途中,题为《寄内》,是寄给妻子的诗。他的别后心情,所谓“黯然消魂”者,在这首小诗里有充分而含蓄的表现。以途中景色,见别后离情,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>…...查看全文

类似诗句

  • 四季
  • 天气
  • 冬天
  • 写风
  • 写雪

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栏目收录了关于写冬天的经典古诗词名句,以及全诗的原文和赏析。包括: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、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等经典诗句赏析。

关于描写风的诗句栏目收录了关于写风的经典古诗词名句,以及全诗的原文和赏析。包括:溪云初起日沉阁,山雨欲来风满楼、秋风秋雨愁煞人,寒宵独坐心如捣等经典诗句赏析。

关于描写雪的诗句栏目收录了关于写雪的经典古诗词名句,以及全诗的原文和赏析。包括:不知庭霰今朝落,疑是林花昨夜开、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经典诗句赏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