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书·列传·卷十一部分译文

赵煚字贤通,天水西人。祖父赵超宗,魏国的河东太守。父亲赵仲懿,尚书左丞。赵煚小时父亲就去世了,他侍奉母亲很孝顺。十四岁,有人盗伐他父亲坟墓上的树,赵煚对墓痛哭,把伐木者扭送到官府。他见了魏国的右仆射周惠达,只作揖,不下拜,自述孤苦,涕泪交集,周惠达为之落泪,叹息很久。长大后,赵煚深沉有才,略涉书史。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参军事。不久随军攻破洛阳。周太祖班师时,赵煚请求留在洛阳招降纳叛,太祖听了他的。赵煚于是率部与北齐军前后打了五仗,斩北齐的郡守、镇将、县令五个人,俘虏很多北齐军。赵煚因功封为平定县男爵,食邑三百户。累功提升到中书侍郎。北周孝闵帝受禅登基,赵煚调任陕州刺史。蛮人的酋长向天王聚众作乱,率兵进攻信陵、秭归。赵煚率领所部五百人,出其不意,袭击破敌,二郡得以保全。当时北周人在江南岸建安蜀城以防御陈国,刚好下了几十天雨,城墙垮了一百多步。蛮人酋长郑南乡背叛,带领陈国将领吴明彻,想袭击安蜀城。大伙都劝赵煚增修防御,赵煚说:“不然,我自有办法安定安蜀城。”于是派人引诱、劝说江外的生蛮向武阳,让他乘虚袭击郑南乡所居,俘虏了郑南乡的父母妻儿。郑南乡听说此事,其部下各自散开了,陈国兵马于是退去。次年,吴明彻屡屡进犯,赵煚领兵防御他,前后打了十六仗,每次都挫败吴明彻军队的锋锐,俘虏陈国偏将覃礒、王足子、吴朗等三人,斩首一百六十级。赵煚因功授开府仪同三司,调任荆州总管长史。后入京为民部中大夫。北周武帝出兵巩、洛,欲攻占北齐黄河南岸的地盘。赵煚劝谏说:“河南的洛阳,四面受敌,即使得到了它,也不能守住。请从黄河北边去,直指太原,倾覆他的巢穴,可以一举而定北齐。”武帝不听,最后无功而还。继而赵煚随上柱国于翼率部几万人,从三雅道以讨伐陈国,攻占陈国十九城,然后回国。因为有人上谗言害他,其大功竟然不被赏赐,只授他益州总管长史。不久,调入京师当天官司会,累次升迁到御正上大夫。赵煚与宗伯斛斯征一向关系不好,斛斯征后来出京当齐州刺史,因罪下狱,他自知罪重难赦,于是越狱逃跑了。皇上大怒,悬赏急急捉拿他。赵煚秘密上奏说:“斛斯征自以为罪恶深重,怕死逃走,如不北窜匈奴,就会南投吴越。斛斯征虽然愚笨,但他久任清显之官,因而知道跑到敌国去,无益于圣朝。现在旱灾严重,可因此大赦天下。”皇上听从他的。斛斯征因此免于一死,赵煚到最后都不说出实情。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,加授赵煚为上开府,又授他为天官都司会。不久升他为大宗伯。高祖登基时,赵煚授高祖皇帝玉玺绶带。赵煚升为大将军,赐爵位为金城郡公,食邑二千五百户,拜授相州刺史。朝廷因赵煚通晓礼仪故事,调他当尚书右仆射。管事不久,因忤逆圣旨,调出京师当陕州刺史,继而转任冀州刺史。在州里,赵煚很有恩威。赵煚曾生病,百姓奔走,争着为他祈祷,他就是这样深得民心。冀州民俗薄巧,市井上多有奸诈,赵煚制造铜斗、铁尺,放在街上,百姓以此为方便。皇上听了嘉奖他,并颁告天下,以此为常法。曾有偷盗赵煚田里的蒿草的,被官吏抓住。赵煚说:“这是因为我这个刺史不能宣传教化,他有什么罪过?”安慰他而放了他。赵煚让人满载一车蒿草送给为盗者,盗者惭愧至极,比受重刑还难受。他用德仁教化民众,大多像这样。皇上巡幸洛阳,赵煚来朝拜,皇上慰劳他说:“冀州是个大地方,人民很富庶。你为政,很符合我的心意。”赵煚开皇十九年(599)去世,时年六十八岁。他儿子赵义臣继承爵禄,官至太子洗马,后与杨谅造反,被杀。 赵芬字士茂,天水西人。父亲赵演,北周的秦州刺史。赵芬少有辩才,很读了一些经史方面的书。北周太祖任他为相府铠曹参军,历任记室,累次升迁到熊州刺史。他招纳投降的,安抚归顺的,得到了二千户人口。加授他开府仪同三司。大冢宰宇文护召他为中外府掾,他不久又升任吏部下大夫。赵芬生性强干有才,不管干什么,都有政绩。北周武帝亲总万机后,授他为内史下大夫,后转任少御正。赵芬熟悉典章制度,朝廷每次有疑问,众人议论,不能决断的,赵芬就为之评断,没有不说好的。他后来当司会。申国公李穆征讨北齐时,引赵芬为行军长史,封他为淮安县男爵,食邑五百户。又出京为淅州刺史,转任东京小宗伯,镇守洛阳。隋高祖为北周丞相时,尉迟迥与司马消难阴谋来往,赵芬觉察到了,秘密告诉高祖。因此深被重用,升为东京左仆射,晋爵位为郡公。开皇初,罢东京官职,授为尚书左仆射,与郢国公王谊一起,起草法律。继而兼任内史令,高祖很信任他。不久,他因老病,出京任蒲州刺史,加授为金紫光禄大夫,仍兼管关东的漕运,赐他钱上百万,粮食五千石。几年后,赵芬上表请求退休,被调回京师。赐他二马轺车、几杖被子,让他回家。皇太子又送他巾帔。几年后去世。皇上派人吊唁,鸿胪卿监护丧事。 杨尚希,弘农人。祖父杨真,魏国天水太守。父亲杨承宾,商、直、淅三州刺史。尚希很小就成了孤儿。十一岁时,请求辞别母亲,到长安学习。涿郡人卢辩见了他,很惊异,让他到太学学习。他专心学习,不知疲倦,同学们都很推重他。北周太祖曾经亲自到太学行尊师之礼,杨尚希当时十八岁。太祖让他讲《孝经》,其言辞和义理都不错。太祖很惊奇,赐他姓普六茹,提拔他当国子博士。累次升迁,到转任舍人。尚希历仕北周明帝、武帝两代,历任太学博士、太子宫尹、计部中大夫,赐爵位为高都县侯爵,任东京司宪中大夫。周宣帝时,令杨尚希安抚华山以东、黄河以北地区。他到达相州,宣帝去世了,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在管舍发丧。尚希出来对左右说:“蜀公尉迟迥,哭帝而不哀,眼神又不安,将有其他计谋。我不走,将会遭难。”于是夜里走捷径而逃走。天亮后,尉迟迥才发现,于是分兵几十骑从驿路追赶他,没赶上,他于是回到京师。高祖因为杨尚希是宗室有名望的人,又背叛尉迟迥而回来,对他很好。到尉迟迥屯兵于武陟时,高祖派尚希督促宗室兵马三千人镇守潼关。不久授尚希司会中大夫。隋高祖受北周禅让后,授尚希为度支尚书,晋爵位为公爵。一年多后,尚希出京任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,升任银青光禄大夫。尚希当时见天下的州郡太多,就上表说:“自从秦国统一天下,罢诸侯,置郡守,汉魏及晋代,邦邑屡屡变动。我看当今的郡县,两倍多于古代。有的地无百里,就设了几个县;有的户口不满一千,就由两郡分别管理。设的官员多,用度一天比一天多。官吏、兵卒几倍于以前,租税一年年减少。精干的良才,百里难以挑一。动不动要几万官员,哪里去寻觅?这就是所谓民少官多,十只羊九人放牧。琴有再弹之义,瑟无胶柱之理。现在保存重要的,去掉闲差,合并小郡县,以作大郡县,国家就不会减少赋税,选举也易得贤才。我冒昧地陈述管见,拜伏于地听您裁处。”高祖看了奏章,奖励他,于是罢天下诸郡。继而授他为瀛州刺史,没到任,又奉诏巡视淮南。还京授为兵部尚书。不久转任礼部尚书,授为上仪同。杨尚希天性宽厚,加上他学业自通,所以很有名望,被朝廷看重。皇上那时每天早晨上朝,日头偏西了还不疲倦。尚希劝他说:“周文王因太忧虑太勤劳而损了阳寿,周武王因安乐而延年益寿。望陛下抓主要事情,责成宰相。繁杂之事,不是皇上应该亲自处理的。”皇上高兴地说:“你是爱我的人。”尚希一向有脚病,皇上对他说:“蒲州出产美酒,足以养病。委曲你睡在那里治理蒲州。”于是出京任蒲州刺史,并兼管本州的宗团骠骑。尚希在蒲州,很有仁政,又引氵粪水,建堤防,开稻田几千顷,百姓靠此得利。开皇十年(590),在蒲州刺史任上去世,时年五十七岁。谥号叫“平”。他儿子杨旻嗣继承爵禄,后改封为丹水县公爵,官至安定郡丞。 长孙平字处均,河南洛阳人。父亲长孙俭,北周柱国。长孙平容貌仪表很漂亮,有才干,读了不少书。仕北周,开始当卫王的侍读。那时周武帝为宇文护所逼,与卫王谋划准备杀了他,卫王常让长孙平到周武帝那里传信达意。到杀了宇文护后,授长孙平开府仪同三司、乐部大夫。周宣帝即位后,设置东京的官署,让长孙平当小司寇,与小宗伯赵芬分管六府。高祖登基前,与长孙平感情很好。当了丞相后,对他更礼遇。尉迟迥、王谦、司马消难都发兵造反,高祖很担心淮南。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,高祖怕他有二心,派长孙平去代替他。贺若弼果然不服从,长孙平指挥壮士抓了贺若弼,把他送到京师。开皇三年(583),长孙平调任度支尚书。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遭水旱之灾,百姓不能自给,上奏朝廷,让民间每年秋收时每家拿出一石以下的粮食,贫少出,富多出,储存在乡里,以防备荒年,把这叫“义仓”。因此上书说:“我听说,国家以人民为根本,人民以粮食为性命。劝农重粮,这是先王的令式。古时候,耕种三年而富余一年粮食,耕作九年而有三年的积蓄。即使水旱为灾,而人民不挨饿,都是因为劝导有方,积蓄粮食早为防备。去年干旱,关西饥荒,陛下运关东粮食,设常平之官,打开粮仓,普遍赈济。陛下的大德鸿恩,可以说到了极点了。但治国之道,在于作长远打算。请命各州县的刺史、县令,以劝农耕种、积蓄粮食为要务。”皇上十分赞赏。从此州里粮食丰裕,人民大多依靠于他。几年后,长孙平转任工部尚书,很称职。当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,说他诋毁皇上昏愦。皇上大怒,将杀他。长孙平劝告说:“河流湖泊接纳污水,所以能成就其水深;山岳收藏病树,所以能成就其山大。我十分希望陛下弘扬山海的度量,发扬宽容的品德。民谣说:‘不痴不聋,未堪作大家翁。’这话说的虽是小事,可以比喻大事。邴绍的话,不该告诉陛下。陛下又要杀他。我担心百代之后,后人的评说,有损陛下的圣德。”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。皇上因此敕令群臣,诽谤朝廷的罪过,不要再报告朝廷。此后突厥的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汁互相进攻,都派使者来请求增援。皇上派长孙平出使突厥,命令他们和解。赐长孙平缣采三百匹、良马一匹,而派他去突厥。长孙平到了突厥,为他们陈述利害,他们于是各自罢兵。可汗赠送长孙平良马二百匹。回京后,长孙平把马全部交给皇上,皇上又全部赐给他。不久,长孙平被谴责,以尚书身份检校汴州事。一年多后,授为汴州刺史。其后历任许州、贝州二州刺史,都有仁政。邺都风俗薄巧,旧称难治,前后的刺史多不称职。朝廷因长孙平到了哪里,哪里就说他好,让他转任相州刺史,他很有能干的名声。在州里几年后,碰上正月十五日,百姓大乐,把衣裳画为鍪甲。皇上发怒,免了他的职。不久思念长孙平镇守淮南时的事,升他为大将军,授他为太常卿,判吏部尚书事。仁寿中(601~604)在官任上去世。谥号叫“康”。他的儿子长孙师孝,生性狡猾贪财,多次犯法。皇上因他不争气,派使者向长孙平封国的官员吊孝,不承认他是长孙平的儿子。长孙师孝后来任渤海郡主簿,适逢大业末世,政教混乱,师孝就大行贪污,一郡人都以之为苦。他后来被王世充杀害。 元晖字叔平,河南洛阳人。祖父元琛,魏国恒、朔二州刺史。父亲元翌,尚书左仆射。元晖眉毛胡须美妙如画,举止也很美,很爱学习,广泛读书。他年少时就在京师得到了好名声,北周太祖遇见了,很礼遇他,让他与诸皇子相处,每每同桌共砚,感情很好。长大成人后,召他补任相府的中兵参军,继而升任武伯下大夫。那时突厥人屡屡进犯边塞,朝廷将与他们和亲,让元晖带锦帛十万,出使突厥。元晖晓以利害,申明国家的厚礼,可汗很高兴,派其名王随元晖入朝贡献土产。不久授元晖为仪同三司、宾部下大夫。保定初,大冢宰宇文护任他为自己的长史,碰上北齐人来结盟和好,因元晖多有才辩,让他与千乘公崔睦一起出使北齐。回朝后元晖升任振威中大夫。周武帝礼聘突厥皇后时,让元晖致礼于突厥。加授元晖为开府,后转任司宪大夫。到平定关东以后,让元晖安抚黄河以北地区,封他为义宁子爵,食邑四百户。隋高祖总理北周大政后,加授元晖为上开府,进其爵位为公爵。开皇初年,授元晖为都官尚书,兼任太仆。元晖奏请开决杜阳水灌溉三..原,灌溉盐碱地几千顷,人民依赖其便利。次年,元晖转任左武侯将军,仍旧兼任太仆卿。继而转任兵部尚书,监督修漕渠的劳役。不久,他因事被免职。继而,授为魏州刺史,颇有仁政。在任几年,因病离职。一年多后,在京师去世,时年六十岁。皇上嗟叹很久,敕令鸿胪监护丧事。谥号叫“元”。他儿子元肃继承爵禄,官至光禄少卿。元肃的弟弟元仁器,生性敏捷,官至日南郡丞。 韦师字公颖,京兆杜陵人。父亲韦王真,北周骠骑大将军。韦师小时很沉着谨慎,有至性。刚就学时,初读《孝经》,他放下书,感叹说:“名教的极致,大概就在这里吧!”小时遭到父母之丧,他居丧尽礼,州里称赞他的孝道。长大后,略读经书史书,尤其工于骑射。北周的大冢宰宇文护,召他任中外府记室,后转任宾曹参军。韦师知道各地风俗和山川险易,如有夷狄人上朝进贡,韦师肯定会出面接待、交谈。他说起他国风俗,了如指掌。夷人惊叹佩服,不敢隐瞒真情。齐王宇文宪为雍州牧,召他任主簿,其原任官职依旧。到周武帝亲理万机时,他转任少府大夫。平定高氏,有诏让韦师安抚华山以东地区,迁任宾部大夫。隋高祖受禅后,授他为吏部侍郎,赐爵位为井陉侯,食邑五百户。几年后,他调任河北道行台兵部尚书,有诏让他当华山以东、黄河南岸十八州的安抚大使。他回朝报告,让高祖称心如意,赐他钱三百万,兼任晋王杨广的司马。他的同族人韦世康,为吏部尚书,与韦师一向比高低。那时晋王杨广任雍州牧,手下有很多达官,让司空杨雄、尚书左仆射高赹一起当雍州都督,又让韦师当主簿,而韦世康的弟弟韦世约为法曹从事。韦世康愤愤不已,吃不下饭,又以其弟韦世约在韦师之下而感到羞耻,把世约叫来,数落他说:“你为什么当从事?”因此用棍子打世约。韦师后来随皇上巡幸礼泉宫,皇上召来韦师和左仆射高赹、上柱国韩擒虎等,在卧室内赐他们饮宴,让他们各叙往事,以为笑乐。在平定陈国的战争中,韦师以本官身份兼任元帅掾,陈国国库中的收藏,全交给韦师管理,韦师秋毫无犯,称为清白。后来,皇上为长宁王杨俨纳韦师之女为王妃。授汴州刺史,很有政绩,在刺史任上去世。谥号叫“定”。他儿子韦德政继承爵禄。大业中(605~616),韦德政官至给事郎。 苏孝慈是扶风人。父亲苏武周,是北周的兖州刺史。苏孝慈年少时沉着谨慎,很有才干,容貌俊美。北周初年任中侍上士,后来又拜授都督的官职,他出使到北齐,因其奉命出使,让皇上满意回京后升为大都督。这年他又出使到齐国,回来以后授予宣纳上士。以后他又跟随武帝讨伐齐国,因为功高而升为开府,皇上赏赐他文安县公的爵位,食邑一千五百户。不久又改封为临水县公,增加食邑一千二百户,以后连续升迁做到工部上大夫。高祖接受北周禅让,登基称帝以后,苏孝慈又晋升爵位为安平郡公,授予他太府卿的官职。这时皇家大业刚刚奠定,各种建筑刚刚开始,朝廷征召天下的工匠,即使只有一点点技巧的,也无不把他们全部集中起来,交由苏孝慈统领,世人称苏孝慈很有管理才能。不久,他又升迁为大司农。一年多以后,又授予他兵部尚书的官职,皇上待他更加亲密。当时皇太子杨勇对时政非常了解,皇上想提高东宫官吏的声望,就常让朝廷大臣兼任东宫的官职。这时皇上就授命苏孝慈做太子的右卫率,仍旧担任兵部尚书的职务。第二年,皇上在陕州设置常平仓,以便把粮食转运到京城。由于渭水含沙量大,水流忽深忽浅,漕运的人都很苦恼,于是朝廷决定疏通渭水,挖一道水渠同黄河相连,命苏孝慈监督这项工程。水渠修成后,皇上认为他做得很好。后来又让他兼任太子右庶子,转而授予他左卫率的官职,仍旧担任工部尚书、民部尚书,人们都称赞他很干练。几年以后,他晋升为大将军,转任工部尚书,任左卫率如故。先前,因为官吏薪金不足,台省府寺都设置贷钱的机构,收取利息作为官俸。苏孝慈认为官府和百姓争利,不是教化天下的办法,就上表章请予禁止,请求对于公卿以下的官吏按职位差别分给田地,皇上都很赞成并采纳了这些建议。开皇十八年(598),皇上将要废除太子,又担心苏孝慈在东宫辅助太子,于是就调苏孝慈出京任淅州刺史。太子因为苏孝慈离开了他,心中很不平,面色上也表露出来。苏孝慈就是如此的受太子倚重。仁寿初年,升任洪州总管,在两地他都有仁政。这以后,桂林山越人纠结叛乱,皇上命苏孝慈任行军总管,击败了叛军,平定了叛乱,这一年苏孝慈死在任上。

卷十一

《隋书》——列传卷十一

《隋书》共八十五卷,其中帝纪五卷,列传五十卷,志三十卷。本书由多人共同编撰,分为两阶段成书,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。

相关推荐

  • 《减字木兰花·立春》注释

    ⑴春牛:即土牛,古时农历十二月出土牛以送寒气,第二年立春再造土牛,以劝农耕,并象征春耕开始。⑵春杖:耕夫持犁杖而立,杖即执,鞭打土牛。也有打春一称。⑶丐:乞求。⑷春工:春风吹暖大地

    减字木兰花·立春2022-01-23 20:38
  • 《减字木兰花·立春》赏析

    这首词是作者被贬海南时所作,是一首咏春词。作者以欢快的笔触描写海南绚丽的春光,寄托了他随遇而安的达观思想。此词上、下片句式全同,而且每一片首句,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。古时立春日,“立

    减字木兰花·立春2022-01-23 20:38
  • 《·太祖纪一》部分译文

    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,姓郭,讳名威,字文仲,邢州尧山人。有人说他本来是常姓人家的儿子,从小跟随母亲到姓郭的人家里,所以就顶冒了郭家的姓。高祖讳名王景,广顺初年(951),追尊为

    ·太祖纪一2022-02-07 09:08
  • 《·列传五》部分译文

    李崧,深州饶阳人。父亲李舜卿,任本州录事参军。李崧小时就聪明伶俐,十多岁写的文章,家人都觉得奇异。成年时在州府暂任参军。他父亲曾对族人李磷说“:大丑出生的地方,形势奇特,地气神异,

    ·列传五2022-02-07 07:28
  • 《·列传一》部分译文

    高祖皇后李氏,晋阳人。高祖卑微时,曾在晋阳的别墅放马,乘机在夜间闯入她家,将她抢来与她成亲。到高祖掌管藩镇时,封她为魏国夫人。高祖在太原立国,想对军士颁行赏赐,因国家资财不足,准备

    ·列传一2022-02-06 11:05
  • 《·世袭列传一》部分译文

    李茂贞,本来姓宋,名叫文通,深州博野人。祖父名铎,父亲名端。唐僖宗乾符年间,镇州有博野军,守卫京师长安,屯驻在奉天,文通当时隶属于博野军做市内巡逻,接连升迁为队长。黄巢进犯京城时,

    ·世袭列传一2022-02-06 01:32
  • 《·梁家人传第一》部分译文

    梁太祖元贞皇后张氏,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贵人家女子。太祖年少时娶张氏,生末帝。太祖投降唐,升官,封魏国夫人。后贤明精悍,动有礼法,太祖虽然刚烈残暴,也害怕后。太祖经常问后关于军国大事

    ·梁家人传第一2022-02-04 15:07
  • 《·僭伪列传一》部分译文

    杨行密,庐州人。小时死了父亲,家庭贫困。有体力,一天可走三百里路。唐朝中和年间动乱,天子驾幸蜀地,庐州郡将派杨行密徒步到蜀地报告事情,按期返回。光启初年,秦宗权扰乱淮北,频频进犯庐

    ·僭伪列传一2022-02-02 14:38
  • 《·列传六》部分译文

    冯道,字可道,瀛州景城人。他的祖先或种田或读书,没有固定的职业。冯道小时善良淳厚,爱学习会写文章,不厌恶粗衣薄食,除备办饭食奉养双亲外,就只以读书为乐事,虽在大雪拥门的寒天,尘垢满

    ·列传六2022-01-31 20:21
  • 《·列传十一》部分译文

    刘皞,字克明,后晋丞相谯国公刘日句的弟弟。刘皞小时离开家乡,后唐天..年间,被梁将刘寻阝的军士抓获。谢彦章看见他,就知道他是读书人,以礼节接待他,对刘皞的同乡人刘去非说:“我为您找

    ·列传十一2022-01-30 06:37